服务热线
13940803058
在之前的一个调查中发现,有百分之七十的琴童家长认为,陪孩子学琴过程中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练琴,特别让家长们抓狂的就是一叫孩子去练琴,孩子就磨磨蹭蹭的,既浪费了时间,又没得到较好的练琴效果,下面就让我们来分析分析孩子们一要练琴就磨蹭的原因,还有家长到底该怎么做呢?
孩子有拖延症
对于孩子的拖延,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做好时间管理,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要让孩子有时间的概念,可以通过一起制作时间计划表,帮助孩子学习时间管理,例如:一起做“一分钟训练”,让孩子感受到一分钟也可以做到很多事,并且知道时间的宝贵。
其次,让孩子对自己要做的事情排出主次,并且按照先做重要的事的原则,显而易见的,练琴对于每一天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不容许孩子拖延的。
练琴没有目标、没有动力
许多孩子在练琴的时候是盲目的,他们不知道应该练习哪些曲目,应该按照什么顺序去练,只好自己随便挑一首,应付任务似的练琴;还有一些孩子练琴的时候没有动力,觉得自己练好练坏也没有什么区别,没有一定要做好的决心。
对于这些孩子,家长就需要多问问老师,和老师、孩子一起为孩子制定好练琴计划,还有很有效的方法就是给孩子找一个水平相当的孩子一起练琴。好胜心人人都有,两个孩子一起练琴,在竞争的环境下能够做到更好的相互促进,一起进步,还能给枯燥的练琴增加一些动力。
孩子对钢琴不太感兴趣
许多孩子不想练琴纯粹就是觉得自己对钢琴不太感兴趣,觉得家长是在逼迫自己练琴,虽说是强扭的瓜不甜,但我们也都听过周杰伦小时候练琴的故事,小时候向往窗外孩子玩耍的周杰伦,对于钢琴是热爱的吗?并不一定,但在母亲引导以及教导下,周杰伦也爱上了音乐,最终走上了音乐的道路。
对于这些孩子,家长要多培养孩子对钢琴的兴趣,多带孩子去听听音乐会,引导孩子感受钢琴音乐的美丽,当然必要的强硬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多监督孩子练琴,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练琴环境,不让孩子练琴的时候分心,被外界所干扰,并且多监督孩子的练琴情况。
父母太过着急
其实对于孩子学琴、练琴家长要不要逼迫,网上是充斥了各种说法的,有的人认为孩子练琴不能逼,应该让孩子喜欢钢琴,自发、主动的去练钢琴,这样才不会引起孩子对钢琴的反感,使孩子丧失兴趣,让孩子觉得学琴就是一件不开心、压力很大的事情。
“催促“是家长们最常用的方法,约定的时间还没到就催孩子快去准备弹琴,时间快到了就催孩子快开始练琴,时间结束了就催孩子多练一会,但其实这样的方法也是十分无效的。过多的催促会造成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以及挫败感,认为自己很难甚至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对于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你一直催我,我反倒要磨蹭给你看。
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很多学琴的孩子由于年龄尚小,他的自制力相对比较低,就算孩子在课堂上能坐得住小板凳,跟着老师认真练琴,但课下你让他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自觉练琴,无疑是一种挑战。
许多家长“逼”孩子练琴,确确实实就是逼,强硬的、单方面决定孩子的练琴时间,在那个时间你必须练琴,孩子练琴的时候,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再弹一遍”、“专心一点”,总是以审视的态度陪孩子练琴,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得不偿失。
当孩子还小,只有四五岁的时候,家长可以引导着孩子,陪着一起学、一起唱谱、一起打节拍,进行声情并茂的陪练,这会让孩子觉得练琴并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一场与父母的游戏,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钢琴水平也会得到进步。
许多孩子总是和朱一龙一样,一要练琴,就寻找各种借口,以此来躲避弹琴,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是因为害怕困难,觉得刚开始学琴,什么都不懂,要学的太多了,就想着能拖一会就拖一会,而不是真的不喜欢音乐。
对于这样的孩子,家长在背后推一把就是至关重要的了,先通过“逼”让孩子在钢琴方面有了一些小进步,慢慢的也会有了自信,也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了练琴的好习惯,这样何乐而不为。
基于孩子练琴的自觉性相对比较薄弱,我们可以看出课后孩子练琴,家长的合理介入很有必要。在课后,家长适当的监督孩子,通过和老师沟通交流,给予孩子一些耐心讲解,及时规范孩子的指法、识谱、坐姿等行为,孩子的弹奏水平自然也会随之提高。
在孩子学琴的漫漫长路上,家长和老师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课上老师的陪练还是课后家长的监督,对孩子的练琴都有着很大的帮助。最后,愿所有学琴者都能满载而归,学琴之路光明为伴,即便在夜幕降临的时刻,也能看到璀璨的星河。
要治好孩子一练琴就磨磨蹭蹭的毛病肯定不是家长三两天就能做到的,我想家长们首先要做的是摆正自己的观念,多多陪伴、引导孩子,让孩子爱上练琴、享受练琴!
Copyright ©大连市海歌体育乐器有限公司大连海歌-官方网站-注:本网站内容解释权归大连市海歌体育乐器有限公司所有。不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用于公益文化体育乐器事业推广活动。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号:辽ICP备2024020299号 注:本网站内容解释权归大连市海歌体育乐器有限公司所有。不承担法律责任和义务,用于公益文化体育乐器事业推广活动。
服务热线